第五期“世外大講堂”——修養需要文化
來源:校辦 作者:劉曉芹 發布日期:2015-04-14 瀏覽次數:4672
中國人自古就非常重視人生修養。古人把修養分成兩個部分:“修身”和“養性”。而高素質的人生修養與高程度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內涵深廣,文化不僅能促進內心寧靜和諧,更可以為我們提供生活的智慧,同時也可以全面提高人文素養??梢哉f修養需要文化,修養與文化并存。
4月13日下午17:00,世外大講堂第五期,我校督導室張發東主任與老師們分享了他的講座《修養需要文化》。
張發東主任自加盟世外以來,以他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專業的教學指導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增添了幾抹亮色。很多年輕的老師在張主任的細心指導下,教學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今日的大講堂上,老師們又再次領略到張主任深厚的文化功底,與其說老師們在聆聽講座,不如說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
大講堂里,張主任細細分析“文化”與“修養”的內涵:用“文”的方式來“化”人;而所謂的“修養”就是“滋養、熏修”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情操和素養。以“仁、和、止、靜”四字為核心細化“修養”與“文化”的內在聯系,再通過具體事例讓在場老師從根本上認識到修養需要文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有高修養,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張主任的講座里,我們可以感悟到中國文化的精髓,同時也能意識到師者肩頭的重任。40多分鐘的講座讓老師們意猶未盡,但老師們一定記住了講座里的讓“仁和止靜與己同行”。銘記了讓“仁”常駐心中;讓“和”成為一種行為方式;讓“止”成為內心欲望的邊界和底線;讓“靜”成為心理的一種新常態。讓文化滋養人的道德修養!
修養需要文化PPT下載
中國人自古就非常重視人生修養。古人把修養分成兩個部分:“修身”和“養性”。而高素質的人生修養與高程度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內涵深廣,文化不僅能促進內心寧靜和諧,更可以為我們提供生活的智慧,同時也可以全面提高人文素養??梢哉f修養需要文化,修養與文化并存。
4月13日下午17:00,世外大講堂第五期,我校督導室張發東主任與老師們分享了他的講座《修養需要文化》。
張發東主任自加盟世外以來,以他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專業的教學指導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增添了幾抹亮色。很多年輕的老師在張主任的細心指導下,教學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今日的大講堂上,老師們又再次領略到張主任深厚的文化功底,與其說老師們在聆聽講座,不如說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
大講堂里,張主任細細分析“文化”與“修養”的內涵:用“文”的方式來“化”人;而所謂的“修養”就是“滋養、熏修”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情操和素養。以“仁、和、止、靜”四字為核心細化“修養”與“文化”的內在聯系,再通過具體事例讓在場老師從根本上認識到修養需要文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有高修養,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張主任的講座里,我們可以感悟到中國文化的精髓,同時也能意識到師者肩頭的重任。40多分鐘的講座讓老師們意猶未盡,但老師們一定記住了講座里的讓“仁和止靜與己同行”。銘記了讓“仁”常駐心中;讓“和”成為一種行為方式;讓“止”成為內心欲望的邊界和底線;讓“靜”成為心理的一種新常態。讓文化滋養人的道德修養!
修養需要文化PPT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