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中部組織學生觀看《開學第一課》
來源:高中部 作者:admin 發布日期:2015-09-13 瀏覽次數:5150
緬懷先烈、珍愛和平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愛國主義情懷,9月11日晚20:00,我校高中部組織學生在各班教室觀看了中央電視臺主題節目《開學第一課》。
本屆節目以“英雄不朽”為主題,分別圍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個主題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戰士用血肉澆筑了長城;英雄把歲月奉獻給國家;少年把生命留給了伙伴......太多太多的不屈抗爭,太多太多的勇敢前行。節目現場的同學們反應非常熱烈,班級的同學們觀看得也十分認真。各班學生觀看秩序良好,師生都深深的被先輩榜樣所感染。各班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等形式增強我校學生的愛國意識。老師對同學們深切寄語:和平來之不易,“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是先輩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積極勇敢的繼承、學習,發揚光大,積極投入新學期學習生活中,努力奮斗,共建富強、文明、美麗新中國。
學習活動結束后,各班將組織學生撰寫觀后感。
附:高中部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英雄之魂趕未來之路
高二(2)班 劉玉婷
為慶祝70年抗戰勝利的閱兵儀式,以愛國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一幅幅鮮艷亮麗的畫面在眼前,在腦海,在心間不停的浮現。我也理不清現在該以什么樣的心情去執筆寫后感。總歸有一腔熱血,借此發揮罷了。
70年前,那些慶祝歡呼的場面仿佛通過視頻讓我們真實的感受那一刻的喜悅。“抗日,抗戰,我們勝利了!”這句話如同魔咒,令多少為國捐軀的烈士得以安息,令多少活著的戰士松了口氣。不應該忘記歷史,這是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的,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先軀,不能忘記淚水。那些展示的圖片和放映的視頻都是在刺激我們的聽覺和視覺,讓我們記得血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在第一課中,令我感觸最深,思考最多的就是那個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年僅十三歲的王二小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山溝里的孩子。他沒有受到多少教育,在那種動蕩的年代他甚至只會放牛。然而當王二小在面對一群兇神惡煞的日本官兵時卻臨危不亂,置生死于不顧將敵人帶入包圍圈。最終用生命保全了我們的部隊和鄉親。他是英雄。反觀70年后的我們,坐在寬敞的教室里,享受著先輩開創的和平時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不堅強自己?嗯。沒有借口。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我想深刻反思自己,為了那些先烈為了這片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土地,我決心努力學習,勤思進取,爭取做國之棟梁!
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接班,無論從自身,從家人,從國家的角度來說現在的我們都該努力了。為了明天奮斗,為了祖國的未來奮斗吧!僅以此觀后感激勵自己高中后面的兩年,不浪費時間,不放棄夢想!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高二(1)班 廖一凡
在天安門廣場前,一對對威武雄壯的解放軍戰士以整齊的步伐,“踏踏踏”地走過天安門城樓時。坐在電腦旁的我,耳邊仿佛傳來了七十多年前,那震耳欲聾的炮火聲與沖殺聲。
如今,70年了。那場戰爭給華夏大地帶來的創傷似乎已完全愈合,不見蹤影。但我們并不能就此忘記這段令人痛心的回憶,也不能忘記倒在祖國土地上的抗日英雄們。
《開學第一課》在今年請來了那些年在炮火中浴血奮戰的老兵與那些戰死沙場的英雄們的子女與親人。戰爭是殘酷的,奪走了英勇的將士們的年輕的生命,也奪走了本應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安寧與幸福。當我看見左權將軍的女兒白發蒼蒼地出現在舞臺上時,當主持人以充滿磁性的嗓音念出左權將軍寄給家人最后一封家書時,一家三口永不能再團聚的悲痛透過他的女兒的哭聲使我深深觸動,也使我感受到了左權將軍錚錚鐵骨下溫情的一面。看著靠在將軍銅像旁痛哭流涕的左太北,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戰爭不能再發生,這樣的悲劇不能再重演。”
抗戰帶給中國的傷痛是深入骨髓的,南京那地獄般的六周,那尸橫遍野的景象觸目驚心。一九九八年,日本右翼分子竟然還否認自己國家曾犯下的滔天大罪。但他們認罪與否已不是關鍵。過去仇恨不會是,也不可能是中國人民與日本人民間的阻礙,兩國的人民都熱愛著和平。盡管作為侵略者,但是日本也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被美軍用白磷彈狂轟濫炸的東京,我想他們也已明白戰爭帶來的傷痛。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的夢想。愿和平成為中國、日本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內心中永遠竭力維護的寶物。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n
緬懷先烈、珍愛和平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愛國主義情懷,9月11日晚20:00,我校高中部組織學生在各班教室觀看了中央電視臺主題節目《開學第一課》。
本屆節目以“英雄不朽”為主題,分別圍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個主題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戰士用血肉澆筑了長城;英雄把歲月奉獻給國家;少年把生命留給了伙伴......太多太多的不屈抗爭,太多太多的勇敢前行。節目現場的同學們反應非常熱烈,班級的同學們觀看得也十分認真。各班學生觀看秩序良好,師生都深深的被先輩榜樣所感染。各班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等形式增強我校學生的愛國意識。老師對同學們深切寄語:和平來之不易,“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是先輩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積極勇敢的繼承、學習,發揚光大,積極投入新學期學習生活中,努力奮斗,共建富強、文明、美麗新中國。
學習活動結束后,各班將組織學生撰寫觀后感。
附:高中部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英雄之魂趕未來之路
高二(2)班 劉玉婷
為慶祝70年抗戰勝利的閱兵儀式,以愛國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一幅幅鮮艷亮麗的畫面在眼前,在腦海,在心間不停的浮現。我也理不清現在該以什么樣的心情去執筆寫后感。總歸有一腔熱血,借此發揮罷了。
70年前,那些慶祝歡呼的場面仿佛通過視頻讓我們真實的感受那一刻的喜悅。“抗日,抗戰,我們勝利了!”這句話如同魔咒,令多少為國捐軀的烈士得以安息,令多少活著的戰士松了口氣。不應該忘記歷史,這是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的,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先軀,不能忘記淚水。那些展示的圖片和放映的視頻都是在刺激我們的聽覺和視覺,讓我們記得血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在第一課中,令我感觸最深,思考最多的就是那個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年僅十三歲的王二小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山溝里的孩子。他沒有受到多少教育,在那種動蕩的年代他甚至只會放牛。然而當王二小在面對一群兇神惡煞的日本官兵時卻臨危不亂,置生死于不顧將敵人帶入包圍圈。最終用生命保全了我們的部隊和鄉親。他是英雄。反觀70年后的我們,坐在寬敞的教室里,享受著先輩開創的和平時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不堅強自己?嗯。沒有借口。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我想深刻反思自己,為了那些先烈為了這片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土地,我決心努力學習,勤思進取,爭取做國之棟梁!
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接班,無論從自身,從家人,從國家的角度來說現在的我們都該努力了。為了明天奮斗,為了祖國的未來奮斗吧!僅以此觀后感激勵自己高中后面的兩年,不浪費時間,不放棄夢想!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高二(1)班 廖一凡
在天安門廣場前,一對對威武雄壯的解放軍戰士以整齊的步伐,“踏踏踏”地走過天安門城樓時。坐在電腦旁的我,耳邊仿佛傳來了七十多年前,那震耳欲聾的炮火聲與沖殺聲。
如今,70年了。那場戰爭給華夏大地帶來的創傷似乎已完全愈合,不見蹤影。但我們并不能就此忘記這段令人痛心的回憶,也不能忘記倒在祖國土地上的抗日英雄們。
《開學第一課》在今年請來了那些年在炮火中浴血奮戰的老兵與那些戰死沙場的英雄們的子女與親人。戰爭是殘酷的,奪走了英勇的將士們的年輕的生命,也奪走了本應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安寧與幸福。當我看見左權將軍的女兒白發蒼蒼地出現在舞臺上時,當主持人以充滿磁性的嗓音念出左權將軍寄給家人最后一封家書時,一家三口永不能再團聚的悲痛透過他的女兒的哭聲使我深深觸動,也使我感受到了左權將軍錚錚鐵骨下溫情的一面。看著靠在將軍銅像旁痛哭流涕的左太北,相信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戰爭不能再發生,這樣的悲劇不能再重演。”
抗戰帶給中國的傷痛是深入骨髓的,南京那地獄般的六周,那尸橫遍野的景象觸目驚心。一九九八年,日本右翼分子竟然還否認自己國家曾犯下的滔天大罪。但他們認罪與否已不是關鍵。過去仇恨不會是,也不可能是中國人民與日本人民間的阻礙,兩國的人民都熱愛著和平。盡管作為侵略者,但是日本也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被美軍用白磷彈狂轟濫炸的東京,我想他們也已明白戰爭帶來的傷痛。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的夢想。愿和平成為中國、日本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內心中永遠竭力維護的寶物。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n
- 上一篇:高二年級召開第一次學生大會
- 下一篇:高中部召開本學期第二次全體教師大會